信用学习平台
APP下载

 

信用案例

信用案例

Amazon GO离我们还有多远?信用靠谱才能实现“拿了就走”

【返回上一页】 来源:经济日报发布时间:2016-12-30
       近日,美国西雅图一家只有167平方米的便利店刷爆了朋友圈,这家由电商巨头亚马逊经营的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声称,顾客不用排队,不用结账,直接拿了东西就能走人。因为在这家便利店里,机械视觉可以分辨消费者的面孔,货架上的传感器可以判别顾客拿走的商品,并将它们放入虚拟的“购物车”,而手机应用则和顾客的信用卡绑定,最终实现自动结账。
 
 
 

       Amazon GO的出现是运用新技术对线下商业形态革命性的颠覆,便利的购物环节和高效率都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需要看到的是,“拿了就走”的实现,困难的不是技术突破,而在于建立监督机制。就像是支付宝的担保机制促使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敢于在网上完成交易一样,机制能够帮助技术演进真正切实“落地”。Amazon GO接入了美国的公民征信系统,违规顾客将在自己的记录中留下“污点”。而要在国内推广这样的“黑科技”,同样需要社会化征信体系的完善。去年,有第三方支付厂商曾进行过一次理想化的“无人超市”试验,尽管已经将地点设在酒店和高档社区,但仍有消费者花10元拿走名贵烟酒,实际支付率只有82%。
 
       尽管个人征信牌照迟迟未能正式下发,凭借“先行先试”的政策,国内多家机构已开展了个人征信业务的试点,但从试点进展来看,仅靠市场的力量仍不足以建立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社会化征信体系。
 
       困难之一是数据源的丰富问题。目前,市场化的征信机构手中最主要的数据源依然是金融数据和基于互联网的消费与行为数据。这样相对狭窄的数据源,一方面使征信系统覆盖的范围有限,另一方面也让个人用户对征信系统的可靠程度心里“没底”。公众在传统场景下所积累的不同维度的数据资源,如交通、保险等,如何纳入这些征信体系,特别是政府如何进一步开放数据与市场化的征信机构对接,打破“数据孤岛”,将成为能否为征信体系进一步赋能的关键。
 
       困难之二是应用场景的丰富问题。社会化征信系统的监督作用,正来自于它要和每个人的生活能够密切相关。信用好,便利多;信用差,则处处碰壁。只有这样,公众才会爱惜“羽毛”,用心维护自己的信用记录。如今国内虽然也有诸如免押金租车、免押金酒店等与个人征信记录打通的应用,但总体来说,对用户体验并没有革命性的改变。可见,只有重量级或者高频次的“信用应用”能够进入人们的生活,信用记录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才不是“纸上谈兵”。
 
       即使上述两点都得以解决,社会化征信系统还要经历一个教育用户的过程。由于个人征信系统的游戏规则是“先授权再使用”,如何让用户信任种种征信系统,特别是让他们了解征信系统的运行机制,比如数据获取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仍有一段长路要走。从根本上来说,征信系统是公众让渡了部分个人数据的所有权,来换取生活的便利,如果缺乏信任感,这种“交换”就难以完成。
 
       社会化征信系统的建设,任重道远。靠谱的大多数人不该为少数人的不靠谱埋单。相信,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广泛应用,未来更加多彩的商业形态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