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学习平台
APP下载

 

信用案例

信用案例

“丈母娘”现象背后的信用考量

【返回上一页】 来源:华声在线发布时间:2016-12-15

日前,一则丈母娘逼着准女婿签订退婚须赔偿1500万元的雷人合同被媒体曝光,人们在对这位“丈母娘”的做派报以不屑时,貌似对这位准“女婿”以无限的同情,即使这位准女婿最终并未与该“丈母娘”的女儿结为秦晋之好,而这位“丈母娘”高压之下的天价婚姻合同除被成为毫无约束力的笑柄之外,也成了准女婿无奈走上法庭的一个佐证。

 

这里无意于把该新闻本身作为一个噱头,也不愿对这位“丈母娘”和“准女婿”作出任何臧否,更不是对这一桩本来可以成为婚姻的“婚姻”来一些指指点点。然而,总觉得在这个故事当中,这位“丈母娘”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甚至不惜无中生有地弄出个“天价”的婚姻合同来,总有她的一番理由和想法的。或许有的人会站着说话不腰痛般地说,不就是担心自己的女儿嫁不出去么,于是弄上一个紧箍咒来将“准女婿”锁住,看他逃得了如来佛的手掌心罢了。其实,当今社会像这样的丈母娘何止一人,想缚住女婿之心的“丈母娘”现象已似到处都有了。

 

思之而思之,类似的“丈母娘”现象,却也是情非得已。情之背后某种程度上似乎折射出“丈母娘”这一代人对晚辈们婚姻的操劳和把控,实质上是对子女们婚姻的一种担忧,这种担忧,源自于婚姻信用的淡化和无力。不能不说,在“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潮流中,游戏婚姻的情况不但不被谴责反而为人津津乐道,给“丈母娘”这辈人产生了一种世风日下的担心,于是,不得不对准女婿们出此下策,期望用一把枷锁锁住那患得患失的游离在婚姻边缘的情感信用。如此这般的信用态度,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信用担忧。

 

对信用的担忧,何止于婚姻?担忧者,何止于“丈母娘”?我不是恣意评价或诋毁社会的信用,更不是对公共信用程度的幸灾乐祸,但是,对社会层面信用评估,很多层面的表现实在是让人不敢乐观,借贷、买卖、交易等过程中不讲信用的事儿时常发生,而诸如婚姻大事这般关系到一个人终身幸福的事情,实在是非同儿戏马虎不得,这里的信用因素尤为重要,也就是说:信用,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如何草率得来。

 

因此,构建社会信用,看似遥远而高大上,实则就在自己平时的生活当中,与普通人也息息相关,还真是讲求信用人人有责。窃以为,构建社会信用,每个人都应该像呵护自己或者自己子女的婚姻一样来呵护之,讲求之;而公权机构,则应该看到社会信用和律法一样,对社会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积极引导人们讲求信用,维护信用,忠于信用,让信用成为维系社会关系的价值理念和普遍要求,才能使社会治理不被信用所负而陷于信用缺失的轮回。(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