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学习平台
APP下载

 

信用案例

信用案例

诚信窘境,市场主角如何才能不缺席?

【返回上一页】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发布时间:2016-09-09

集天然原生态、绿色无污染、营养丰富、健康安全等特性于一身的林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

        

可商业环境下,林产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仍旧存在,市场诚信缺失现状并没有完全扭转。“诚信林产品卖出不去,消费者买不到优质林产品”的矛盾,让林业企业和消费者同时犯了难。

        

“不制假、不掺假、不售假,产品达到国家相关环保、食品质量与服务标准,为社会提供合格林产品。”日前,125家林业企业在人民大会堂发起了“中国林业产业诚信企业品牌”宣言,向社会承诺郑重。与此同时,中国林业产业诚信企业品牌万里行活动也正式启动,直面林业产业诚信窘境,让诚信林业企业和优质林产品能真正成为市场主角。

       

 酒好也怕巷子深

        

酒酿得再好,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难免有人不知道。即使香味扑鼻,也难免有人不愿意拐弯抹角,去寻找品尝。优质林产品亦是如此。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的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品牌消费持续增长。但从总体上看,林业企业品牌建设还比较薄弱,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品牌管理水平较低。优质林产品的价值传播力度不够,并没有被消费者广泛了解,处于“酒好巷子深”的窘境。

        

一边是消费者寻求不到优质林产品,一边却是优质林产品卖不出去,矛盾对立中显示的是林业产业的诚信困境。

        

通过严格的诚信评价,以国家级行业组织的诚信背书和诚信林产品溯源系统建设,为诚信林产品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让消费者买到放心诚信林产品,这是中国林业产业诚信企业品牌万里行活动的初衷。

        

中国林业产业诚信企业品牌万里行活动组委会秘书长刘祝赞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介绍说,我们计划联合百家媒体,组织各级林业产业主管部门、林产品生产企业、专家学者、销售商等,举办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评审会、颁奖大会、论坛等,编辑发行专刊、名录、消费采购指南等,对林业产业诚信企业品牌进行宣传。与中东欧“16+1”合作机制、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及联合国有关组织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将优质林产品引进来,把诚信林产品推出去。

        

针对各城市的特色诚信林产品,万里行活动组委会还将组织林产品供应商、销售电商、连锁店、交易中心、社区推广机构等,开展推介会、展销会、产销对接会等,进行个性化、精准化推广;并与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双打办)开展深度合作,组织专项行动,在林产品领域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提升林业诚信企业品牌公信力,维护林业诚信企业品牌权益。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宣传、精准传播和深度推广林业产业诚信企业品牌和诚信林产品,对于提升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增强林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打破“酒好巷子深”困境的不二法门。

        

种得好,也要销得好

        

林产品产地大多偏僻、交通不便,且销售渠道单一,致使诚信林产品销售不畅。

        

如何实现种得好和销得好的有机统一?打通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产销“最后一公里”,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近年来,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以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基础,以绿色高产创建为目标,突出打好林下经济、绿色品质、品牌创建“三张牌”,在源头上打造了百姓认可、市场信赖、消费者满意的农林产品名片。逊克县积极整合县域内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林产品资源,按照统一产品标准和质量的要求,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的产品营销和物流渠道,主动对接林业电商平台,积极盘活线上和线下销售市场,精准发力。

        

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则在突出抓好森林生态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上下功夫,旨在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为切入点,逐步解决和禁止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的投入品,推广森林生态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采集、管理、种植、加工、销售,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在多个环节中保证食品的安全可控。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绿色产业发展处处长王树明介绍,通过二维码信息可以实时把本地区内森林生态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监管情况、不合格产品追溯情况等真实、直观地展示出来,也可以宣传、推介本地区优质安全森林生态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绿色天然健康产品的需求,引导群众健康消费。

        

与此同时,通过搭建诚信林产品产销交易平台,简化渠道实现销售便利化,扩大诚信林产品的销售,实实在在解决诚信林产品“销不好”的难题,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产业发展。

       

有所为,更得有作为

        

“大企业做不过小作坊”的怪现象,在林业产业却见怪不怪。

        

对于中国大型板材企业而言,设备配置、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成本管控等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由于总体生产线配置和管理水平的良莠不齐,大部分企业大而不强,有些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也是不争的事实。

        

大亚集团总裁陈晓龙说,人们总是“看到烟就是毒气,闻到臭味就是甲醛”,如何全面扭转这种对中国板材由来已久的偏见,需要全行业、各层级的共同努力。通过提高行业标准,加强正面宣传,企业诚信经营,来为板材行业验明正身。

        

“甲醛”偏见,或者说是“不环保”标签,针对的并不是哪一家林业企业,而是整个行业。如果林业企业都选择独善其身的话,整个行业在泥潭之中只会越陷越深。逆境中,行业呼唤的是有所为、更有作为的企业。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大亚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打造核心优势,带头进行产业转型;致力于开发无害、低毒、高性能的环保型胶粘剂,有效或者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胶粘剂普遍存在的甲醛污染问题,满足整个木材工业用胶粘剂升级换代的需要。陈晓龙介绍,大亚早在2005年就成功开发了E0级脲醛树脂改性胶黏剂及E0级中高密度纤维板;2015年,又成功开发了采用异氰酸酯无醛胶水生产的无醛添加中高密度纤维板。目前,集团还在继续开发其他无醛胶水,如生物质无醛胶、大豆胶用于纤维板或刨花板的研究。

        

大亚的诚信经营哲学,看似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收获的却是无形资产。大亚集团通过低碳低耗生产技术的推广,新技术、新材料以及先进的工艺流程的利用,实现了“产能最大化、成本最优化、排放最小化、环境影响最低化”的可持续发展。